刚毕业的小伙伴们,是不是总觉得“规划人生”这四个字特虚?要么盯着简历发呆,要么被爸妈催着找稳定工作,越想越焦虑,最后干脆摆烂?其实规划真不用搞得多复杂,接地气的方法才管用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怎么一步步来。
首先,别一上来就想“我要干一辈子什么”,先搞清楚“我现在能干嘛”。很多人毕业就陷入“理想职业”的执念,比如想做新媒体,却连公众号排版都不会,又觉得从头学太麻烦。不如先列个“能力清单”:你大学做过什么兼职?写过几篇课程论文?有没有组织过班级活动?哪怕是帮社团剪过一条短视频、在奶茶店练出的“一秒点单”沟通力,都是能用上的本事。比如我朋友学英语的,没找到翻译工作,先去教育机构做助教,后来发现自己特会跟小孩互动,慢慢转成了少儿英语老师,现在做得比当初想的“翻译梦”还开心。先把手里的“小技能”用起来,比空想要实在多了。
然后,别怕试错,但要“有目的”地试。很多人说“我还年轻,先随便找份工作试试”,结果干了半年发现不喜欢,又裸辞,浪费时间还打击信心。试错可以,但得带着“问题”去试。比如你想做电商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我能不能接受每天盯数据到晚上?跟供应商沟通会不会觉得麻烦?做活动没达到预期能不能扛住压力?然后找一份电商运营助理的工作,专门去验证这些问题。要是发现盯数据能让你兴奋,跟供应商掰扯也不觉得累,那这行大概率适合你;要是干了一个月就觉得“看见Excel就头疼”,那及时止损,换方向也不亏。
展开剩余49%还有,别把“规划”当成“定死的计划”,要学会“灵活调整”。我身边有个同学,毕业时铁了心要考公务员,复习了三个月,进了面试却没上岸。后来她没钻牛角尖,去一家国企做行政,发现工作里要写材料、组织会议,刚好是她擅长的,而且国企福利也不错,比她当初想的“非公务员不可”还舒服。其实人生就像走迷宫,你以为选的是死路,转个弯可能就是通途。关键是每隔半年,停下来问问自己:现在做的事,能不能让我学到新东西?有没有让我觉得“明天上班还挺期待”?要是答案都是“否”,那就琢磨调整方向,比如换个部门、学个新技能,甚至换份工作,都比硬扛着强。
最后想说,毕业不是“人生考试的终点”,而是“自己掌舵的起点”。不用跟别人比,有人毕业进大厂拿高薪,有人回家乡考编制,有人先gap半年去旅行——没有哪种选择是“对的”,只有“适合你的”。哪怕你现在还没头绪,先找一件“能让你动起来”的事:学个PS、投十份简历、跟行业里的前辈聊聊天,慢慢就会找到方向。毕竟,好的人生不是“规划”出来的,是“做”出来的,你每多走一步,就离“想要的生活”近一点。
发布于:江苏省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